【团队简介】马克西姆团队,成立于2014年,是乐山师范学院天然产物化学与小分子催化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分支,主要致力于研究有机化学。团队现有马克西姆教授、聂万丽研究员、温志国副教授、田冲副教授四名成员。团队自成立以来,致力于科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
他们从西北大学走来,领略海棠香国嘉州的风采与韵味,他们匍匐在乐山师范学院化学学院的实验桌上,以踏实严谨的科学精神进行实验与探讨、以乐观勇敢的无畏精神迎接困难与险阻、以海纳百川的容纳精神构建知识与人才,他们,就是充满着无限可能和希望的马克西姆团队。
选择 源于乐师的热忱
2011年底,一批来自西北大学的老师应邀来到我校做一场学术报告,马克西姆、聂万丽、田冲便在这一趟学术旅程之中。学术报告会上,他们以精确的数据、独特的思维模式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吸引了化学学院的师生的眼球。在学校坚持培养实用人才及鼓励大力发展科研的主张下,学校求贤若渴,希望能引进一批人才为学校大力提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校科研能力做出贡献,此次学术报告会后,化学学院的孙国峰副院长代表学院便及时向马克西姆等人伸出了橄榄枝。在多次联系后,不负所望,2013年,马克西姆、聂万丽、田冲三人来到我校开始从事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选择从一个211大学来到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无疑是令人不解的,但这却是马克西姆等人所认真考虑过的。聂万丽说:“在西北大学,大型实验仪器可以说是很好、很先进的,但使用时需要排队,一周差不多只能做一两次实验,对搞科研来说实验时间不足。乐山师院投资为我们提供了针对性的实验研究的仪器,这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实验中。”有适用的实验设备作为物质基础,研究员们对实验的积极性、创造性、满足性都有所提高。
“科研需要发展的平台,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学校除出资进购实验设备外,还为我们提供大量经费购买化学实验材料、进行科研活动等,大力支持我们的科研工作。”学校对化学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让这一行从他方来到我校从事科研的研究员们倍感欣慰,并坚定不移地投入到科研之中。
团结 走过科研的荆棘
马克西姆团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才在2014年创建的,该团队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乐山师范学院天然产物化学化学与小分子催化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有机化学。团队成员现有4名,除了从西北大学来的马克西姆、聂万丽、田冲三位研究员而外,还有一位名叫温志国的副教授。
四人各自研究的方向不同,在团队管理中也各司其职。来自俄罗斯的马克西姆教授是马克西姆团队的中枢人物,他精通化学中的许多理论,知识面广阔,分析问题十分深入,能够及时指出实验项目中的不足之处,“马老师是一个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人,他要求详尽、准确的科研数据。”聂万丽说道,“马老师专注于科研的准确性,而不求功利性,得出一个只是看似得体正确的结果。”田冲从事的化学研究方向是应用化学,他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实验室的管理,进行实验仪器的维护维修,动手能力十分强,还能亲自进行设计、制作各种实验仪器。温志国副教授会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得出实验数据。聂万丽则主要负责团队中项目的申请、进行实验报告等。“我们团队成员之间是一种通力合作关系,没有任何领属关系。”聂万丽说道。四人以各自的才能、相互补充的方式在团队中发挥着他们不可或缺的作用。
马克西姆团队最初从事金属有机化学,但这方面的科研成果已经不可胜数,人们鲜少能在此基础上再发现更新的东西,团队像个没头苍蝇似的,科研活动进展缓慢。聂万丽表示,“在金属研究这块大蛋糕上,人们已经添加了很多东西上去,我们很难再往上点缀些什么。于是我们不断尝试,想寻找一个适合我们发展研究的方向。”后来,马克西姆团队成员结合分析中国研究条件能力与国外科研方向,最终确立了非金属化学这一研究方向。
坚持 获得累累的果实
“实验之初,必定要翻阅许多的中外书籍文献,提出并确定实验项目,并判断项目是否可行。科研必须有所创新、有所发明,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聂万丽讲述着团队的科研发展过程,“科研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定型定量,用精确的数据去支撑实验,再反反复复地进行实验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最后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团队的科研成果。每一个项目要完成下来,工作量是十分大的。”
马克西姆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获得了累累的的果实。自2014年,马尔西姆团队在我国具有权威性的化学研究论文网《化学学报》及其他平台上陆续发表了“芳香胺盐酸盐/硼烷体系催化的氢胺化/还原反应研究”、“有机胺盐/硼烷体系与炔烃的硼氢化加成反应机理研究”、“机胺盐酸盐\BCF催化的酸与炔烃选择性加成反应研究”等多篇论文,申请了“一种硼氢化铵盐的制备方法”、“一种制备氯代硅烷的新方法”、“路易斯酸碱对催化剂及其在氢化和硅氢化碳氧化合物中的应用”等多项专利。
此外,在科研过程中,不仅是马克西姆团队四位研究员进行实验研究,他们也会带领学校学生做实验,在实验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与实践的转换,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并发表。在2015年与2017年的四川省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中也均有在马克西姆团队中实践过的学生在其指导下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近几年,马克西姆团队还和环境科学研究者合作,利用化学催化来降低对环境的迫害,例如进行二氧化碳的还原、清洁能源的生产、秸秆的再利用、制作生物柴油等,力求利用化学研究对社会做出贡献。
向往 不止眼前的苟且
2016年,聂万丽代表化学学院组织了一次化学领域的开放课课题研究会。此次大会邀请了在化学不同的领域的导师来到我校作报告。与会人员有兄弟院校的老师、全国的院士等,会议通过与国内外优秀学者的学术交流活动,发现了我院相应学科的不足进而提升我们的科研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聂万丽表示化学学院预计在2018年40周年校庆之际举办第二次大规模的学术会议,届时,将会邀请各学校的各特聘教师以及国内外的专家参与其中,通过与国内外优秀学者的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科交流和学术视野,让乐山师院在化学科研发展之路上了解到更多的化学研究学科前沿信、学习到更多的科研技能,进而一步步扩大其科研影响力。
马克西姆团队不仅强力主张提高自身的能力,还力求培养出更优秀的科研人才。马克西姆团队商讨后提出,“如果可以,学校投资的大型化学实验仪器,可以打造成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给予更多热爱化学的人一个平台进行化学实验,这不仅可以提高化学爱好者的学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科学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人才是科研中的主力军。目前我们的团队力求在引进一些新的具有科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型、优秀型人才,在人力与财力的共同促进下,我们才能做出更高水平的成果。我们希望在学习中、努力中取得更高的突破。”马克西姆团队始终保持着奋进的精神,为开拓化学科研前沿和满足国家科研需求而奋力打拼着。